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_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亚洲AV无码国产丝袜在线观看

上海國際環保展

ECOTECH CHINA 2024

2024年6月3-5日

上海 | 國家會展中心(虹橋)

距離開展

0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熱點 » 10年156人死亡!污水處理事故頻發,我們該怎么辦?

10年156人死亡!污水處理事故頻發,我們該怎么辦?

近日,應急管理部發布關于公開征求《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并發布了《關于〈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征求意見稿)〉的說明》!

 

據《關于〈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征求意見稿)〉的說明》的數據,2013-2022年,工貿行業共發生有限空間作業較大事故95起、死亡357人。

 

10年污水處理相關事故156人死亡

 

10年156人死亡!污水處理事故頻發,我們該怎么辦?-

 

從事故類型看,中毒和窒息事故92起、死亡346人,分別占事故總量的96.8%和96.9%。從危險因素看,硫化氫和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的事故76起、死亡294人,分別占事故總量的80%和82.4%。從發生部位看,污水處理系統相關事故41起、死亡156人,分別占事故總量的43.1%和43.7%;爐窯、槽罐、紙漿池、腌制池等設備設施相關事故27起、死亡107人,分別占事故總量的28.4%和29.9%。從作業環節看,清理清淤環節發生事故35起、死亡129人,分別占事故總量的36.8%和36.1%;檢維修作業環節發生事故26起、死亡98人,分別占事故總量的27.4%和27.4%。從實數傷亡擴大原因看,盲目施救相關事故83起、310人,分別占事故總量的87.4%和86.8%。

 

中毒窒息是污水處理第一殺手

 

據文獻《我國污水處理廠事故統計分析與對策研究》統計了10年間的47例污水處理事故并做了分析:

 

10年156人死亡!污水處理事故頻發,我們該怎么辦?-

 

通過對47起收集的污水廠事故案例進行分類與總結,事故發生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中毒窒息,一共是29起,是總事故的75%,第二位是因為構筑物坍塌,發生了6起,是總事故的17%;第三位是淹溺事故,發生了2起,是總事故的7.5%;除此之外,還有透水、觸電、爆炸事故等,均發生了1起,是總事故的3%。由此分析結論可以看出,污水處理廠事故的主要類型是中毒窒息事故。

 

10年156人死亡!污水處理事故頻發,我們該怎么辦?-

 

分析研究中分別對中毒窒息的物質進行了統計與分類。結果表明占總事故數57%的是硫化氫引起的中毒事件。占總事故31%的是沼氣引起的中毒事件。其他原因引起的事故占12%,經過分析還可以發現的是硫化氫引起的主要是中毒事故,沼氣引起的主要是窒息事故。

 

10年156人死亡!污水處理事故頻發,我們該怎么辦?-

 

通過對總事故中中毒窒息事故的分析與統計,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用品沒有按照規定檢查失效,以及沒有使用是事故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占總數的78%,污水處理廠運行的設備有缺陷也是造成事故中人員傷亡的原因之一,占總數的7%。由于通風不良、或者錯誤的操作、在有危險的情況下冒險進入危險場所、物品存放不恰當等這些原因也都是會引起中毒窒息事故的發生的,就上述情況來看,為了減少中毒窒息對人員傷亡事故的發生,保證工作人員的防護用品有效、并且正確的使用是關鍵的手段。

 

10年156人死亡!污水處理事故頻發,我們該怎么辦?-

 

經過對47起污水處理廠事故的分析與研究可以看出,事故主要發生的地點是檢查井、污水池、管網、溝槽等位置。工作人員在檢查井發生的10起事故當中,中毒窒息事故是9起,爆炸事故是1起。在污水池發生的9起施工當中,中毒窒息事故有7起,淹溺事故是2起。在管網發生的8起事故當中,中毒事故是5起,坍塌事故是1起,透水事故是2起。

 

通過對我國污水處理廠事故發生的類型進行統計和分析可以看出的是污水處理廠事故的類型主要是:中毒窒息、坍塌、淹溺、爆炸、觸電、透水等,而其中最主要發生的事故類型是中毒窒息事故,發生的概率是70%。就引起中毒事故發生的原因來看,硫化氫是引起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沼氣是引起窒息事故的主要原因。而且中毒事故中容易對工作人員造成人員傷害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的防護用品失去了效果或者并沒有按照規定在作業期間使用防護用品。而且污水處理廠設備出現缺陷、錯誤的操作、設施沒有達到規定的標準、通風不良等都是造成人員傷亡的原因,但是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是引起中毒窒息事故中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發生率高達78%。

 

污水處理有限空間作業準則

 

污水處理有限空間中毒窒息事故頻頻發生,主要的問題還是安全意識薄弱,安全措施不到位導致事故的發生,如何避免這種事故還是要從內到外的安全教育及加強安全措施來解決!

 

1、污水處理作業“十不準”

 

一、未經培訓合格、不熟悉污水處理工藝和安全風險的員工不準參加污水處理工作。

二、不準酒后、夜間進入污水處理區域工作。

三、未經審批不準擅自打開污水池口上鎖的蓋子。

四、未落實作業審批、通風和檢測合格、佩戴防毒面罩 (防硫化氧) 或空氣呼吸器、人員監護等條件,不準下池作業。

五、現場未放置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防毒面罩、安全繩、氣體檢測儀等應急救援器材及裝備,不準下池作業。

六、未佩戴便攜式有毒氣體報警儀及防毒面罩 (防硫化氫) 不準沖洗污水池、巡檢污水池、打撈污水池面雜物。

七、不準違反污水處理工藝流程,擅自將酸性廢水、藥劑或物料加到污水池中。

八、不準使用危險廢物處理后的污水處理藥劑,不準使用污水沖洗藥劑池,不準將硫化鈉加到酸性廢水中。

九、硫化氫等氣體監測報警設施報警后,應及時撤離,不準未佩戴隔絕式防毒面罩(防硫化氫) 或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未做好個人防護工作擅自查看。

十、救援人員未佩戴隔絕式防硫化氫等防毒面罩或正壓式空氣呼吸器不準救人。

 

2、污水處理中作業守則

 

1、對從事有毒作業 、有窒息危險作業人員,必須進行防毒急救安全知識教育,其內容應包括所從事作業的安全知識、有毒有害氣體的危害性、緊急情況下的處理和救護方法等。

2、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必須對作業環境的氧含量、可燃氣體含量、有毒氣體含量進行分析。

3、在有毒場所作業時,必須佩戴防護用具,必須有人監護。進入高風險區域巡檢、排凝、儀表調校、采樣、清罐等作業時,作業人員應佩戴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攜帶便攜式報警儀,2人同行,1人作業1人監護。

4、進入缺氧或有毒氣體設備內作業時,應切實做好工藝處理工作,將受限空間吹掃、蒸煮、置換合格;對所有與其相連且可能存在可燃可爆、有毒有害物料的管線、閥門加盲板隔離,不得以關閉閥門代替安裝盲板。盲板處應掛標識牌。

5、要充分認識到氮氣等單純窒息性氣體的危害。

6、在有毒或有窒息危險的崗位,要制定應急救援預案,配備相應的防護器具。應急預案的內容應包括作業人員緊急狀況時的逃生路線和救護方法,現場應配備救生設施等,作業人員應熟知應急預案內容。受限空間作業的現場要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救護器具(包括空氣呼吸器、供風式防護面具、救生繩等),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保證其暢通無阻,便于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

7、對有毒、有害場所的有毒介質濃度,要定期檢測,確保符合國家標準。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時,為保證空氣流通和人員呼吸需要,可采用自然通風,必要時采取強制通風,嚴禁向內充氧氣。進入受限空間內的作業人員每次工作時間不宜過長,應輪換作業或休息。

8、對各類有毒物品和防毒器具必須有專人管理,并定期檢查;涉及和檢測毒害物質的設備、儀器要定期檢查,保持完好。

9、健全有毒有害物質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長期達不到規定衛生標準的作業場所,應停止作業。濃度超過國家職業接觸限值或曾發生中毒的作業場所,應作為重點隱患點進行整改或監控。

 

3、發生中毒窒息時的逃生與急救!

 

1、自救

在可能或確已發生有毒氣體泄漏的作業場所,當突然出現頭暈、頭疼、惡心、無力等癥狀時,必須想到有發生中毒的可能性,此刻應憋住氣,迅速逆風跑出危險區。如遇風向與火源、毒源方向相同時,應往側面方向跑;如果是在無圍欄的高處,以最快的速度抓住東西或趴倒在上風側,盡量避免墜落;如有可能,盡快啟用報警設施,同時,迅速將身邊能利用的衣服、毛巾、口罩等用水浸濕后,捂住口鼻脫離現場,以免吸入有毒氣體。

 

2、互救

救援人員首先摸清被救者所處的環境,要選擇合適的防毒面具,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將中毒者救出至空氣新鮮處。救援人員應從上風、上坡處接近現場,嚴禁盲目進入。

 

3、急救

出現有人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在場的領導應主動負責指揮,搶救人員必須佩戴隔離式防護面具進入設備,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聯絡工作。這一點非常重要,發生事故后搶救工作理應分秒必爭,但須沉著冷靜并正確處理,不能盲目搶救,各行業都曾經發生過多起因施救不當造成傷亡擴大的事故。受害者撤離現場后,可采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如人工呼吸等進行搶救。

 

來源:環保工程師

更多精彩資訊,可關注上海國際環保展!作為引領環保行業的風向標盛會,2024上海國際環保展將于6月3-5日上海丨國家會展中心(虹橋)盛大來襲。本屆環保展展示面積達180,000平方米,匯聚2,300多家品牌企業,集中展示環境綜合治理、廢氣治理、固廢處置、污泥處理、除塵、脫硫脫硝、環境監測、過程控制、水處理等環保全產業鏈前沿產品、技術及解決方案。 2024上海環保展攜手世環會系列展同期圍繞減污降碳、綠色節能、VOCs治理、固廢處置、智慧水務、環境監測等多個行業熱點舉辦80余場同期高峰論壇,邀請環保行業龍頭企業代表、環保專家及政府領導等,多維度深入探討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此網站新聞內容及使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冒犯,請聯系刪除,聯系電話:021 3323 1300

推薦展會